专业背景
20 年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经验,擅长从立项到量产的全流程管控,精通模拟 / 数字电路设计、PCB 制版、单片机开发(C 语言)及元器件选型。具备独立带队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,技术领域覆盖智能控制、环境监测、电力电子等多个方向。
核心技能
产品开发全流程:立项评估、原理图设计、PCB Layout(Altium/Cadence)、样品调试、技术转产及量产支持。
硬件设计:模拟电路(电源、信号调理)、数字电路(MCU 控制、通信接口)、抗干扰设计、EMC/EMI 调试。
软件开发:单片机编程(AVR/STM8/MSP430 等)、C 语言算法开发、嵌入式系统设计。
项目管理:团队协作管理、跨部门资源协调、进度把控及风险控制。
行业应用:智能家居(电机控制、遥控系统)、工业自动化(环境监测、电力监控)、消费电子(控制板开发)。
1、硬件开发:根据项目需求完成硬件产品的方案设计、元器件选型、原理图设计、开发样机的调测试;
2、软件开发:根据项目需求,完成嵌入式软件的开发,完成硬件单元和系统功能联调验证工作;
3、负责新产品的转产,对试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更改;
1、负责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,确保项目按时、按预算完成;
2、负责多个项目的硬件开发,进行SCH和pcb设计,通过不断优化电路布局和元件选择,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能效,确保产品性能满足市场需求;
3、负责项目的嵌入软件开发、测试、评审、验收等工作;
4、对生产、安装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工作;
5、负责产品的市场支持、技术交流,以及售后技术支持等;
6、负责新产品的市场调研和论证评审;
1、硬件开发:依据项目需求,负责硬件产品的方案设计、元器件选型、原理图设计,并开发样机进行调试和测试,确保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标准。
2、软件开发:根据项目需求,完成嵌入式软件的开发,负责硬件单元与系统功能的联调验证,确保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工作达到预期设计目标。
3、新产品转产:负责新产品的转产工作,包括生产工艺的编制及产品的检测和认证,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和性能标准。
4、老产品维护与升级:负责老产品的维护和升级,优化产品性能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技术革新:
重新选型57步进电机(扭矩从 1.2N・m 提升至 2.5N・m),优化齿轮传动比,采用减速器结构,解决原结构负载不足问题;
基于 STM8S207 开发细分驱动程序(16 微步模式),开发 PWM 调速与位置闭环控制算法,配合光电编码器实现位置闭环,运行噪音从 65dB 降至 52dB;
完成空载测试(转速 300rpm 连续运行 24 小时) 。
当前进展:目前已经完成驱动程序设计,电机匹配,空载测试。 即将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,预计传动效率提升 40%。
项目背景:原控制系统存在生产安装复杂、效率低下、控制板成本高及 485 通讯数据丢失率高 等问题。
工作职责:独立负责项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。
技术突破:
主导硬件架构重构,采用 AVR 芯片替代传统方案,将 MOS 管 + 继电器电机控制方案升级为国产专业驱动芯片,单芯片成本从5元降至 1 元,整体控制板成本降低 80%;
优化 485 通讯电路,增加 TVS 管保护与差分信号增强设计,通讯误码率降至 0.1% 以下;
完成软硬件一体化开发,设计电机驱动逻辑与通讯协议,通过 6 万次老化测试(连续运行 30 天无故障)。
成果:目前,已经投入批量生产。
技术改造: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电动推杆模块,采用 STM8S207 芯片设计驱动电路;
设计推杆过载保护机制(电流阈值检测 + 硬件断电),避免机械卡死损坏;
完成 1000 次往复运动老化测试(速度 0.5m/s,负载 50kg),定位精度达 ±0.5mm。
成果:已经完成样品的硬件设计和嵌入式软件设计,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老化测试,已经满足投入生产。
项目痛点:原 2 寸串口屏方案采用 “控制板 + 6 屏 + 无线传输” 架构,单套成本超 1200 元,无线传输丢包率达 20%,系统调试耗时长。核心贡献:重新选型 2.8 寸 485 串口屏 ,设计 485 总线直连主机方案,省去无线模块与分控板,单套成本降至240元,大幅降低成本;
基于厂家编程环境,开发界面交互逻辑,实现衣服规格、剩余数量显示、模式切换、参数设置等功能,通讯延迟从 500ms 缩短至 50ms;
制定 485 总线拓扑方案,解决多节点通讯冲突问题,系统稳定性通过 72 小时连续压测。
效果:目前,项目已经完成,已经投入批量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