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背景
20 年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经验,擅长从立项到量产的全流程管控,精通模拟 / 数字电路设计、PCB 制版、单片机开发(C 语言)及元器件选型。具备独立带队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,技术领域覆盖智能控制、环境监测、电力电子等多个方向。
核心技能
产品开发全流程:立项评估、原理图设计、PCB Layout(Altium/Cadence)、样品调试、技术转产及量产支持。
硬件设计:模拟电路(电源、信号调理)、数字电路(MCU 控制、通信接口)、抗干扰设计、EMC/EMI 调试。
软件开发:单片机编程(AVR/STM8/MSP430 等)、C 语言算法开发、嵌入式系统设计。
项目管理:团队协作管理、跨部门资源协调、进度把控及风险控制。
行业应用:智能家居(电机控制、遥控系统)、工业自动化(环境监测、电力监控)、消费电子(控制板开发)。
1、硬件开发:根据项目需求完成硬件产品的方案设计、元器件选型、原理图设计、开发样机的调测试;
2、软件开发:根据项目需求,完成嵌入式软件的开发,完成硬件单元和系统功能联调验证工作;
3、负责新产品的转产,对试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更改;
1、负责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,确保项目按时、按预算完成;
2、负责多个项目的硬件开发,进行SCH和pcb设计,通过不断优化电路布局和元件选择,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能效,确保产品性能满足市场需求;
3、负责项目的嵌入软件开发、测试、评审、验收等工作;
4、对生产、安装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工作;
5、负责产品的市场支持、技术交流,以及售后技术支持等;
6、负责新产品的市场调研和论证评审;
1、硬件开发:依据项目需求,负责硬件产品的方案设计、元器件选型、原理图设计,并开发样机进行调试和测试,确保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标准。
2、软件开发:根据项目需求,完成嵌入式软件的开发,负责硬件单元与系统功能的联调验证,确保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工作达到预期设计目标。
3、新产品转产:负责新产品的转产工作,包括生产工艺的编制及产品的检测和认证,确保产品符合质量和性能标准。
4、老产品维护与升级:负责老产品的维护和升级,优化产品性能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一、项目概述
DY-B 电源盒作为一款创新型挂式直流电源供应装置,以其卓越的性能与便捷性成为行业亮点。产品具备体积小巧、安装简易、使用寿命长的特点,不仅能够实现大电流输出,还能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可靠。专为公司管状直流电机及同类装置量身定制,广泛应用于电动卷帘、电动卷窗及阳篷系统等场景,为用户提供高效稳定的电力支持。
二、核心职责
全流程产品研发主导:全面负责产品从方案设计评审确认,到原理图设计、PCB 设计、物料选型的全流程工作;统筹样机生产与调试,确保产品从概念到实物的高质量转化;独立完成产品手册编写,为产品交付与市场推广提供完备技术文档。
嵌入式硬件深度设计
充放电电路设计:构建具备充放电保护、过流保护、欠压保护、短路保护等多重防护功能的充放电电路,从硬件层面保障电源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。
电机控制电路开发:针对大电流直流管状电机特性,设计精准控制电路,满足电动卷帘等设备的动力驱动需求,实现电机高效稳定运行。
无线通信电路搭建:选用 433M 射频接收模块,开发无线通信电路,实现遥控器信号的稳定接收,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无线操控体验。
嵌入式软件创新开发:基于 AVR 的 Atmega8 芯片,采用低功耗设计理念进行嵌入式软件编写。通过优化代码逻辑,实现遥控信号解析与电源输出控制功能,同时支持按键交互,在确保功能完备的基础上,有效降低产品能耗。
认证与测试攻坚:主导整机 EMC 测试,针对测试中发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,制定并实施有效整改方案;推动产品顺利通过 CE 认证和德国 TUV 认证,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。
项目概况:
1、SHTM-A天幕控制系统
项目概况:在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下,为满足商业建筑和高端住宅对天幕智能控制的需求,公司启动了天幕控制系统研发项目。该系统旨在实现天幕根据环境参数自动调节,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能耗。我作为硬件工程师,独立负责项目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作,推动项目从设计到投产的全流程落地。
创新:针对普通天幕控制系统因天幕布过长、自重导致中间下垂的问题,创新性地采用双管状电机 “一拖一放” 设计。两个管状电机分别安装在天幕的两端,工作时一个电机负责卷收天幕布,另一个电机同步释放天幕布,通过精确协调两个电机的转速和扭矩,使天幕始终处于绷紧状态,有效避免了天幕下垂,提升了系统的实用性和美观性。
主要职责:
(一)硬件设计与开发(独立负责)
1、系统架构规划:基于天幕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,设计了以AVR的atmega32为核心,涵盖传感器采集模块、管状电机驱动模块、通信模块、电源管理模块的硬件架构。针对光照、温度、风速等环境参数采集,选型高精度传感器,并优化电路布局,确保信号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特别在电机驱动模块中,采用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管状电机,为实现电机精准控制奠定硬件基础。
2、原理图与 PCB 设计:使用 protel 完成系统原理图绘制和多层 PCB 设计,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(EMC),对关键电路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和抗干扰处理。在管状电机驱动电路设计中,采用隔离电源和差分信号传输技术,减少强电对弱电信号的干扰;同时针对霍尔传感器信号易受干扰的问题,增加专用滤波电路和屏蔽措施,确保霍尔传感器能稳定、准确地反馈电机转子位置信息,为软件精准控制电机旋转位置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。
3、元器件选型与供应链管理:依据性能、成本和供货周期等因素,完成元器件选型工作,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确保物料及时供应。通过多方比价和性能测试,选定适配管状电机特性的驱动芯片和通信芯片,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,有效控制了硬件成本。
(二)软件开发(独立负责)
嵌入式软件开发:基于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,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、电机控制算法、通信协议栈等功能模块。针对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管状电机,开发了基于霍尔信号反馈的闭环控制算法,通过实时读取霍尔传感器数据判断电机转子位置,结合预设的目标位置,精确调整电机转速和转向,实现对天幕升降位置的高精度控制。
通信功能实现:采用无线射频 433M 模块,实现了遥控器按键扫描、指令解析和状态反馈功能,支持天幕的开启、关闭、暂停以及位置记忆等操作。
软件测试与优化:制定详细的软件测试计划,进行功能测试、压力测试和兼容性测试,及时修复发现的软件缺陷。通过优化代码结构和算法,降低系统资源占用,提高软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。针对无线射频通信,重点测试了信号穿透能力、抗干扰性和有效距离,通过调整发射功率、接收灵敏度和优化天线设计,确保在空旷环境下通信距离不低于 50 米,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需求。
主导低成本半导体冰箱控制板的全流程开发,创新采用 ATmega8 单片机通过 PWM 信号直接控制 XL4016 DC-DC 模块的方案,替代传统数字电位器调节方式,在简化硬件结构的同时实现高精度温度控制。产品成功应用于酒店和家用迷你冷藏箱,兼顾成本效益与控制性能。
我的职责:
负责硬件架构设计,采用 PWM + 低通滤波电路替代数字电位器,直接控制 XL4016 的 ADJ 引脚,减少 15% 硬件成本并降低电路复杂度;
设计温度闭环控制系统,基于 ATmega8 实现自适应 PID 算法,通过调试确定最优参数,使温度控制精度达到 ±0.5℃;
开发 PWM 占空比与输出电压的线性校准程序,解决温度漂移问题,确保 3-15V 输出范围内误差≤±0.2V;
设计三级保护机制(过温警告、功率限制、紧急停机),结合 XL4016 内置保护功能,将系统故障率控制在 0.3% 以下;
优化人机交互逻辑,实现 1602LCD 显示与按键控制,支持温度设置、状态反馈与故障代码提示;
主导原型测试与量产优化,解决 PWM 纹波干扰、低温区超调等 3 项关键技术问题,缩短开发周期 20%;
技术实现:
硬件:ATmega8 单片机、XL4016 DC-DC 模块、DS18B20 温度传感器、PWM 滤波电路(RC + 运放);
软件:C 语言开发,实现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、PWM 电压调节逻辑、故障诊断与保护机制;
工具:Altium Designer 绘制原理图,AVR Studio 开发环境,示波器分析 PWM 波形与纹波;
成功开发出量产级控制板,BOM 成本降至 48 元,较数字电位器方案降低 15%,已批量生产 ;
实现 5-25℃温度范围内 ±0.5℃的精确控制,超调量≤1℃,响应速度提升 30%;
系统转换效率达 92%,待机功耗 0.7W,优于行业平均水平;
该项目充分体现了家电控制板开发中 "简化设计 - 精准控制 - 成本优化" 的平衡思维,展示了从硬件创新到软件算法的全栈开发能力,以及针对量产需求的工程化落地经验。
技术革新:
重新选型57步进电机(扭矩从 1.2N・m 提升至 2.5N・m),优化齿轮传动比,采用减速器结构,解决原结构负载不足问题;
基于 STM8S207 开发细分驱动程序(16 微步模式),开发 PWM 调速与位置闭环控制算法,配合光电编码器实现位置闭环,运行噪音从 65dB 降至 52dB;
完成空载测试(转速 300rpm 连续运行 24 小时) 。
当前进展:目前已经完成驱动程序设计,电机匹配,空载测试。 即将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,预计传动效率提升 40%。
项目背景:原控制系统存在生产安装复杂、效率低下、控制板成本高及 485 通讯数据丢失率高 等问题。
工作职责:独立负责项目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。
技术突破:
主导硬件架构重构,采用 AVR 芯片替代传统方案,将 MOS 管 + 继电器电机控制方案升级为国产专业驱动芯片,单芯片成本从5元降至 1 元,整体控制板成本降低 80%;
优化 485 通讯电路,增加 TVS 管保护与差分信号增强设计,通讯误码率降至 0.1% 以下;
完成软硬件一体化开发,设计电机驱动逻辑与通讯协议,通过 6 万次老化测试(连续运行 30 天无故障)。
成果:目前,已经投入批量生产。
技术改造: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电动推杆模块,采用 STM8S207 芯片设计驱动电路;
设计推杆过载保护机制(电流阈值检测 + 硬件断电),避免机械卡死损坏;
完成 1000 次往复运动老化测试(速度 0.5m/s,负载 50kg),定位精度达 ±0.5mm。
成果:已经完成样品的硬件设计和嵌入式软件设计,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老化测试,已经满足投入生产。
项目痛点:原 2 寸串口屏方案采用 “控制板 + 6 屏 + 无线传输” 架构,单套成本超 1200 元,无线传输丢包率达 20%,系统调试耗时长。核心贡献:重新选型 2.8 寸 485 串口屏 ,设计 485 总线直连主机方案,省去无线模块与分控板,单套成本降至240元,大幅降低成本;
基于厂家编程环境,开发界面交互逻辑,实现衣服规格、剩余数量显示、模式切换、参数设置等功能,通讯延迟从 500ms 缩短至 50ms;
制定 485 总线拓扑方案,解决多节点通讯冲突问题,系统稳定性通过 72 小时连续压测。
效果:目前,项目已经完成,已经投入批量生产。